第一百一十四章 大问题 (第2/3页)
水入海,水患以除。
在脑海之中回顾了一下何鉴的生平,这位在监察任上感言,而且弹劾的东西都是言之有物,不畏权贵,如果非要找一个监察御史的模板,那么这个何鉴绝对合格。他盯着的是官员不法,而不是整日里想着怎么批皇帝在,怎么扬名。
做地方官,清廉自守,能做事,从知县开始做起,履历丰富,对地方百姓的民生也很了解,朱厚照突然想到了一件事情,好像他可以去西北啊!
此时的何鉴完全不知道自己被大明的太子殿下给惦记上了,还想着让他去西北,听了朱佑樘的话,何鉴连忙开口说道:“是,陛下!”随后转头看向了朱厚照,躬身道:“太子殿下,今年四月,臣奉旨前往荆襄地区抚辑流民。”
“臣遍历河南、湖广、陕西交界处,核实荆襄流民二十三万五千余户、七十三万九千余口。”
朱厚照看着何鉴,有些不敢置信,二十三万五千余户、七十三万九千余口?
流民,这是历朝历代都害怕的东西,造成流民的原因很多,但是基本上逃不过天灾**,所谓天灾,那就是受灾了,土地无产出,在本地活不下去,那就索性去别的地方过活。**的原因就更简单了,兵灾或者是苛政,当然了,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土地兼并。
建国之初,国家授田,基本上就是每个人都能分到地,新生儿也有地,那是因为战乱消耗了大量的人口,土地够用。
这一点历朝历代都一样,即便是在后世,很多人也经历过这个,90后有的能分到地,有的分不到,那就是因为耕地没了,没有办法在分给百姓了,这就出现了没有耕地的土地。加上生病以及灾祸卖地,土地越来越不够用,百姓没活路了。
虽然兼并的土地也需要人耕种,需要人来做佃户,可是还是有人连佃户都做不上。
用一句话来形容就是人口数量超出了土地的承载能力,放在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