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百四十章 决绝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一百四十章 决绝 (第2/3页)

成效的。根据下面人的汇报,两淮盐场的产量今年会大增,太子殿下没去之前的一个月,两淮盐场产盐两万五千石。

    当然了,这是官方的数据,其中被漂没的部分不算,但是根据钦差那边查出来的数据,被漂没的大概有一万五千石。

    两淮盐场一个月能产盐四万石,一旦按照太子制定的制度发展,同时改煎为晒,估计两淮盐场一个月产盐能得到八万石,年产盐能破百万石,翻倍都不止。要知道每年两淮盐田表面上能产盐三十万石就不错了,这产量还不如宋代,宋代两淮盐场产盐还接近五十万石。

    算上漂没的话,还是赶不上宋朝,但是这一次不同了,这就代表着太子殿下之策是有用的。

    如果不是两淮盐利被寿宁侯握在手里面,那么赞扬太子殿下的奏折早就如潮水一般涌上来了,只是大家现在顾不上拍马屁这事。

    这份盐铁司戚尤的题本,虽然大家表现的根没看过一样,但是里面写的是什么,在场的人全都清楚,所以简单的传阅之后,题本就再一次回到了李东阳的手上。大殿里面的气氛再一次严肃了起来,比起叶家,这一次的事情可是严重很多了。

    题本的前半部分,没的说,没人会反对,太子殿下之策,而且证明有用,好用,大家只有赞赏和拍马屁的份,没人会傻到出来说一些有的没的。

    这份提本的重点在后面,后面盐铁司的戚尤阐述了扬州私盐案,直接指出了那些盐商贿赂地方官员的事实,同时说明不能这么做了,得改,怎么改呢?实行盐商准入制度,意思很明显,不是谁都能做食盐的生意,想做可以,那要通过朝廷的审核,还要交钱。

    审核权掌握在朝中,谁能做生意,谁不能做生意,下面的盐道官员说的不算,朝廷说的才算。

    如此一来,直接将盐道官员的权势给削掉了,他们如果敢阻拦的话,盐商可以到盐铁司衙门告,这就大大限制了盐道官员的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