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三章 借花献佛 (第2/3页)
既然早有准备,何必装傻充愣,混我大半壶酒去?”
崔彰一脸歉意。 忸怩一笑。 “这不是等子豪兄训示嘛。 这满大唐,凡说钱庄这一处上。 在您面前除了装傻充愣,没人敢出这个风头。 ”说着,阴柔地挑了挑发梢,指着卷宗道:“这里可不光是钱庄的事。 如今要把这水搅浑了。 凡事崔家能插上手的,无论朝廷立不立规制,都先给它提出来,讲明白。 ”
“哦?”看这崔彰的意思,他倒有别地打算。 这挺好。 当了崔彰的面,把卷宗打开,抵了灯上,一页一页地翻看。 心血呐,边看边佩服。 有关钱庄的,有关棉织业的,有关大大小小琐碎商品的,从制造、批发、零售到地域差别、规格质量、地方购买力高低的各种行市、业规都一一囊括。 捧在手里,就和工商业制度一般全面。 这可不是把水搅浑的事。 崔家是要建立一套新的市场规则。
我这人不爱认字,不爱读书,可捧着这制度,就没办法放下去。 翻了百十张,后半夜,鸡都叫了。 一点犯困地模样都没有。 这真要说崔彰好修养,一声不吭陪了我一宿。 精神依旧抖擞,笑容挂在脸上就好像从没褪下去。 这后面还一多半没翻呢,舍不得放下,直到天边翻了白,才懒懒打了一个哈欠。 抱歉地朝崔彰一笑,“一不留神,一宿就过去了。 世人兄头次在小弟家过夜,出门可别叫人嚼了闲话去。 ”
崔彰抻个懒腰站起身来,“小弟从后门走。 这叫大嫂拿住了,才不像话。 ”说着,帮我把卷宗整理一番,推门露出头去,左右看看,又回身交待:“这不单是崔家的,这么些年,都是从子豪兄这儿听来的、学来的,带走的见识。 您是把关,少了添,多了删,若还算过眼,不如全推了李义府大人那儿去,只当是李大人的提议,与你我兄弟无关。 ”说着,咯咯几声坏笑,朝我一拱手,不声不响告辞了。
还是崔彰大气,做好事不留名。 为国为民就得像人崔彰一样,不损人,只利己,大伙儿高兴我高兴。 一天没出书房,颖趴门框上看了几次,知道夫君正用功,没敢打扰,好吃好喝伺候着,一脸贤惠。 老四、二女回来,一人发了几份,叫跟前开始训话。 “好好看看。 仔细看看。 跟了我这多年,竟没有人家崔彰细致。 羞不羞?”
老四不服气。 腆着脸嘟囔。 “他崔家多大地场面。 人家柜上地老人,加起来比咱制造作坊的女工人数都多。 好几辈养出来的。 姐夫是懂得多,可毕竟少了几百年的见识。 何况二女这等女流之辈。 ”
“少扯二女。 上次叫你俩弄的那些东西都给我拿过来。 能加的朝里面加,就三天时间,多了不给。 ”
正说着,颖手疾眼快地凑了跟前,“把咱家花露水的事儿也加上。 要不。 变蛋也加上?还有那个藕……粉。 ”说到藕粉,颖自己都脸红。 临了,还是很有勇气地说出来了。
“要不要把蛆也加上?”鄙夷地扫了颖一眼,指老四鼻子,“听你姐的话,都加上。 ”
老四眼一亮,笑答道:“早有预备。 就姐夫前两天说地什么专利保护啥地。 ”
我是说过吧?这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