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百四十一章 出路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二百四十一章 出路 (第2/3页)

磋商,俩人都头疼,商议起来也没点头绪,亲朋好友解决点容易,可一旦要满足所有人就难了。育种需要的田亩资金是个首要问题,而且得官府出台相应的配给政策,要不就乱套,传出去对名声也不好。

    刘仁轨认为这么下去对农学是个负担,这种不能留种的高产作物不符合官方推广要求,工部自然不会出这笔冤枉钱年年提供良种。农学靠内府养活,伸手要钱也不能太过分了,何况这事是人家工部的管辖范围,内府没有平白无故给工部掏钱的道理。

    我心里一动,这是农学一次翻身的机会,若能种业商业化,别说关中地界,就全国范围都能应付。这其中的利益可观,极具投资价值,尤其是让老百姓亲身体验了良种的好处后,自然有人愿意掏钱购买。掏钱这个范围很笼统,这年头能当钱用的东西多了,可以现钱。可以绸、麻,反正就是等值兑换。本来想和兰陵商议个循序渐进的措施,逐渐培养农户在良种上的消费习惯,谁知道被一口拒绝,也不好朝下再说。

    “就当我私心吧。”兰陵笑笑,“你说的或许对,其实你说地事一般都对,前后见识不少了。这次就让我错一次。育种要钱要地,你去安排,这笔钱内府出。”

    “大姐,你糊涂了?你内府钱再多也经不起这么糟蹋,你算过关中多少地?一年年朝里面贴补,我看三五年你就够呛?关中的种了产量高,这各洲各道都想种你能不给?全国多少地你都贴补?清醒点,你要觉得不行。就彻底把这个源头掐灭,打明年起我就说实验失败,咱谁都别种,这事就过去了。”这不是一个机构能够承担下来的,对国家来说都是负担。更别说才赚了几天钱的内府。

    “是不行。”兰陵不好意思的笑了下,“真糊涂了,有你在跟前,我糊涂的也放心。再想想?”

    “只有这一条办法。商业化推广是双赢。产量提高的同时又回馈了农学大笔科研费用。大笔经费就意味更多的成果,回馈给农户更好地种子,属于良性循环,相互促进的作用。”见兰陵眉头紧锁,换了个口气,“道理你能想通……”

    “道理通,可没有你想的那么简单。”兰陵打断我,“这不是农学能把持的事情。效益在那放着。工部不会坐视农学在自己权限里掏走这么大块好处,你用自己钱推广他或许不闻不问,可一旦成了买卖就成为众矢之的。”

    “是啊,我想过,所以来找你。一点点修改商议嘛!随着制度逐渐完善,扯皮的事自然也越来越少。”政府部门间扯皮的事自古有之,权限不明朗的地方,有好处大家都伸手捞。有难处大家相互推委;想想也不全是坏事。至少能看清其中职责不明确地地方,及时修改就是进步。

    成不成无所谓。我不着急,按现在这个产量,饿死也不容易。反正话说到了,尽职尽责就行,真要我上金銮殿死谏什么的,咱还没崇高到那个地步。

    “都说清楚,谁再提种子的事就说咱家今年试验失败了,种不得。”给颖把话交代清楚,学术上的事别人又不懂,胡乱蒙几句就过去了。

    “失败了?明年呢?”颖担忧道:“这才落了一年好,明年都指望了种这个呢。”

    “懂啥,失败了肯定还得试验,明年咱家接着来。”大无畏精神就是这么体现的,“甘愿冒了损失给大家提供一个稳定优良地品种是我农学堂堂少监最起码的责任和义务。出去就这么说,知道不?”

    “哦,”颖点点头,“妾身一直在外面这么说的,还用您教。张家来人递话,织造科上打算派几个后生过去学徒,看来心思都活泛了。”

    这就好,不是张家想通了,是外界的舆论忽然对张家有利起来,看来是兰陵起地作用,户部上也将拖欠多年的贴补亲自送了过去,不至于一下缓过气来,可多少能顶个急用。

    “还说什么话没有?”

    “四舅写了信过来,您过目。”说着从桌下翻出信笺,“还是妾身先看完给你解释吧?”

    “还用问,往后就养成这习惯!”这年头没电话,两步路都得写个信传递消息,文化程度底点的还得有个翻译伺候,不过比起庄户我已经属于高级知识分子了,至少白话能看懂。

    四舅一改前次见面时的硬脾气,信里很中肯的告诫我不要再意气用事,从外面有利舆论到户部送钱粮上门,先站到张家的立场感谢危难之时王家对张家的无私援助,作为家族间的恩情,张家会让子孙铭记心间,他日必有回报。再下来就以舅舅地身份开始批斗,说我有劲没处使,张家倒霉这么多年,朝廷里外的关系早就断了,一没利用价值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