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四百二十七章 开门大吉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四百二十七章 开门大吉 (第2/3页)

叶子吃,也不愿意做些小买卖养家糊口。

    当然,时代的大潮下,谁也无法幸免。

    生活会逼迫着这个古老而又勤劳的民族去一步步适应未来那个高度工业化的时代,中国的第三产业也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一步步发展起来的。

    因此,在这个时代能够站出来摆摊的,基本上都不会混得太差。

    等再过个三五年,想做这生意难度可就大了,竞争对手会多到让人怀疑人生。

    接下来的时间,庞学林和水娃再次忙碌起来。

    庞学林首先去买了五张折叠式的桌子以及塑料板凳,又买了两辆三轮车。

    水娃则去弄了一个三眼的煤炉子和一个单眼的小煤炉。

    随后,两人去市场上买来大块的牛肉,牛骨,猪骨以及面粉、萝卜、小葱、香菜等等。

    第三天傍晚,下午四点半,庞学林和水娃一人骑着一辆三轮车,来到了兰城大学校门口。

    随后,两人将桌椅从车上搬下来摆好,又将炉子搬下来。

    锅里是已经在家里提前做好的高汤,端上炉子放好。

    庞学林在一旁的三轮车上竖起了一块用毛笔字写的招牌——兰城拉面。

    在兰城,只有兰城牛肉面的说法,从来没有兰城拉面的说法。

    不过庞学林相信这种情况很快就会有所改变。

    未来,兰城拉面将会遍布全国各地。

    从西至东,从南至北,每一个地方都将会出现它的影子。

    兰城拉面将会和沙县小吃,黄焖鸡米饭一起,成为中国餐饮界的传奇。

    一块钱的清汤拉面,一块五的煎蛋面,两块钱的牛肉面。

    已经煮的发白的大骨汤在煤炉子上面冒着热气,香气四溢,吸引了不少过往行人的目光。

    水娃第一次在路边摆摊做生意,行人目光转向他的时候,显得有些紧张和害臊。

    庞学林倒是泰然自若地坐在一旁的小板凳上,他的脸皮厚得很,人生经验又丰富,摆个路边摊做生意对他而言压根就不算什么。

    等了大概十多分钟,一个客人都没有。

    水娃不由得有些不安的:“林娃子,怎么到现在还没有人过来吃饭?”

    庞学林看了一下前两天从旧货市场淘到的一只机械手表,笑着说道:“急啥,现在才四点五十呢,时间还没到,而且大部分学生还在上课,等五点以后就有生意了。”

    果然,大约过了十分钟,进出校门口的师生渐渐多了起来。

    不少人对校门口突然多出的这个小摊子感到好奇,不过还没有人主动过来尝鲜。

    这时,只听叮铃一声,一个六十来岁出头,头发花白看起来老教授模样的男子从校门口出来。

    骑车路过庞学林他们的摊位的时候,自行车慢了下来,老者似乎有些犹豫,但最终,他还是离了庞学林和水娃的摊位。

    可没想到,大约过了一分多钟,老者竟然又骑了回来,将自行车停在庞学林的摊位旁,走上前道:“你们这面里都有啥?”

    庞学林眼睛微微眯起,在这个有些眼熟的老者身上多打量了几眼,指着招牌笑着说道:“面汤是用大骨熬的,有萝卜,香菜,葱花,还有我们自制的辣子,加牛肉的话两块一碗,加鸡蛋1块5。”

    老者犹豫了一下,说道:“给我来一碗鸡蛋面。”

    “好勒!”

    水娃很快就忙碌了起来,揉面拉面,行云流水庞学林则用一旁的小炉子煎了一个荷包蛋,不到5分钟的时间,一碗热气腾腾的鸡蛋面送到了老者的面前。

    大瓷碗套了个塑料袋,免去了洗碗的麻烦。

    筷子则用的是一次性筷子。

    随后,庞学林将一小瓶辣酱以及一瓶醋送到了老者面前,说道:“老爷子,加点辣子和醋,味道保证不让你失望。”

    老者点点头,从庞学林手里接过辣酱,说道:“醋我就不要了,来点辣子吧。”

    “成。”

    庞学林将辣酱交给对方,任由对方自己添加。

    老者直接从瓶子里弄出一大勺辣酱搅进面里拌匀,夹起面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