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百七十六章 诺奖的神助攻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三百七十六章 诺奖的神助攻 (第2/3页)

都聚焦到了庞学林身上。

    夹克老者好奇道:“庞教授,有什么重要的事吗?”

    庞学林微笑道:“我刚刚接到了诺奖委员会主席的电话,通知我获得了本年度的诺贝尔化学奖。”

    话音落下,会议室再一次安静地针落可闻。

    众人均目瞪口呆地看着庞学林。

    虽然外界关于庞学林有可能会获得本年度诺贝尔化学奖的消息早就穿得沸沸扬扬,但当这个奖项真的确定的时候,所有人都有种做梦的感觉。

    24岁的诺贝尔科学奖得主。

    这在历史上好像还是第一次吧?

    从今天开始,庞学林的脑袋上,将会再增加一个明晃晃的金字招牌。

    李庆山、杨博宇等人一个个面面相觑,脸上露出苦涩之意。

    他们之所以想方设法将香山会议提到十月初,就是考虑到庞学林一旦获得诺贝尔奖,必将在领导层的心中,增加一个厚厚的砝码。

    因此,能够在诺奖之前,将庞学林的电磁轨道航天发射系统方案打压下去,是再好不过的一个选择。

    却没想到,诺奖评审委员会竟然会在会议召开途中,给庞学林打来了电话。

    这还让人怎么反对庞学林的方案?

    啪啪啪……

    会议室内,夹克老者和军装老者率先鼓掌,紧接着,掌声响彻整个会议室现场,所有人纷纷起身,向庞学林表示祝贺。

    “庞教授,感谢你为我们国家赢得的荣誉。”

    “庞教授,恭喜恭喜!”

    “庞教授,希望以后有机会我们能够合作。”

    “庞教授,恭喜你,创造了历史。”

    ……

    “谢谢,谢谢大家。”

    庞学林不得不起身,接受众人的祝贺,然后和众人一一握手表示感谢。

    一直到半小时后,会议室再次安静下来,众人也回到了各自的位置坐下。

    夹克老者笑道:“好了,我们言归正传,关于电磁轨道航天发射系统和空天飞机项目,大家还有什么意见吗?”

    会议室内的众人一个个面面相觑,这个时候,让他们怎么说?

    当面打一个诺奖大佬的脸?说庞学林不可能将超导机制搞清楚?

    没人愿意在庞学林气势正盛的时候当出头鸟。

    这时,马经武出声道:“假如庞教授真的能解决常温超导问题,我倒觉得庞教授这个方案可以试试,火箭技术毕竟属于看得见的未来,总有走到尽头的一天,想要真正实现航天产业化,相比于其他方案,电磁轨道航天发射系统确实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郭文斌也跟着出声道:“我也支持庞教授,我们国家在电磁轨道弹射领域的技术储备并不比美国弱多少,在有些领域甚至还有优势,那么我们为什么不将这种优势继续扩大,进而在其他领域开花结果呢?”

    这两位大佬一表态,会议室内不少人也跟着相继表态支持。

    甚至连之前质疑过庞学林的郭广坤,也认为假如庞学林能解决超导体问题,他的方案确实可以一试。

    ……

    不知不觉间,主动对庞学林方案表示支持的与会学者,竟然超过了一半。

    至于那些持反对意见的,此时也大多保持了沉默。

    这时,夹克老者将目光转向庞学林道:“庞教授,你还有什么想说的吗?”

    庞学林沉吟片刻,说道:“事实上电磁轨道航天发射项目,让我想起了始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的阿波罗计划。尽管很多人认为,阿波罗计划是冷战时期美国为了彰显超级大国力量,与苏联竞争的产物。但不管从经济意义、社会意义还是军事意义上来说,阿波罗计划都是极为成功的。不仅让冷战中的美国拥有了极大的声誉,压过苏联一头,也切切实实地使人类对月球及近月空间有了首次直接的认识,更重要的是,阿波罗计划对关键科学和各种边缘交叉学科的兴起与进步,进而转化为国家未来经济实力并在保卫国家安全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甚至于20世纪70~80年代支撑美国经济高速发展的技术,都来自对月球探测技术的消化、优化和二次开发。今天美国航天工业、国防工业和许多民用工业的关键技术,很大部分来自阿波罗计划的第二代或第三代技术,或这些技术衍生的技术,通过月球探测发展起来的技术,已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和整个工业体系。据我所看到的资料显示,从阿波罗计划派生出了大约3000种应用技术成果。”

    “比如,在实施阿波罗登月工程时,为了降温和确保登月航天员的生命安全,研制了液冷服,其原理是靠泵输送冷水循环制冷。后来,这项技术直接应用于陆海空三军,改善了坦克兵、潜艇兵和飞行员的工作条件。它还为一些特殊病人减少了痛苦。”

    “广泛食用的方便面调料中的干菜叶,是将蔬菜中所含的水分脱去,以便贮存、保管、运输。这种技术来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