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百七十一章 腾云工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三百七十一章 腾云工程 (第2/3页)

少能制造两米)的飞刃材料纤维呈现在众人面前时,差点闪瞎了众人的眼。

    要知道现在在学术界,超长碳纳米管纤维材料做的最好的是清华的一个团队,他们通过化学气相聚焦法已经能够制备出分米级长度的单壁碳纳米管。

    但是目前他们仅仅只能在实验室进行制备,也没办法进行大规模量产,另一个更为重要的问题是,他们只能制备出单根分米级的碳纳米管,而不能像庞学林他们这样进行高密度宏量制备。

    单根碳纳米管的直径仅有五纳米左右,没办法进行宏量制备,那么就没办法在宏观上呈现出来,自然也不具备在现实中使用的可能。

    而庞学林他们这次搞出来的,是由一万根六十米超长单壁碳纳米管组成的管束,两者之间的技术难度宛如天堑。

    “庞院士,检测结果表明,我们制造的单壁碳纳米管纤维,杨氏模量高达1TPa以上,拉伸强度高达100GPa以上,比强度高达62.5GPa/(g/cm3),综合性能超过T1000碳纤维10倍以上。与之相比,钢丝绳的比强度为0.05~0.33GPa/(g/cm3),碳纤维为0.5~3.5GPa/(g/cm3),高分子纤维为0.28~4.14GPa/(g/cm3),可以说这是世界上最强大的一种材料了。”

    万易站在庞学林身旁,感觉有点像是在做梦。

    去年的时候,庞学林向他们宣布准备制造这样的材料时,万易他们还将信将疑,觉得有些天方夜谭。

    毕竟这种堪称飞跃式的进步,已经有点像黑科技了。

    而现在,眼睁睁的看着这款不可思议的产品在自己的手中实现,那种成就感与自豪感,是做任何事都无法比拟的。

    庞学林淡淡一笑,这样的数据在他看来完全是理所应当,相比于他接下来要做的,飞刃材料只是一个起点而已。

    沉吟片刻,庞学林转过头,对万易道:“万教授,你尽快打一份报告上来,核算一下产量升十倍后,反应黑箱进行升级改造的经费。另外论文也可以开始准备了,到时候我们作为共同通讯作者进行发表。”

    “好!”

    万易点了点头,一口答应了下来。

    ……

    当天晚上回到家中,庞学林专门写了一份关于飞刃材料应用前景的技术报告,让左亦秋润色之后提交了上去。

    让庞学林没想到的是,这份报告提交上去以后的第三天,许信诚就带着两位陌生的中年男子找上了他,其中一位还穿着中将制服。

    “庞院士,我给你介绍一下,这位是腾云工程总指挥陶永昌将军,这位是腾云工程首席科学家,来自航天科工集团的郭文斌院士。”

    “陶将军,郭院士,你们好!”

    “庞教授,您好!”

    “庞教授,很高兴见到你!”

    庞学林和陶永昌以及郭文斌一一握手。

    这时,许信诚笑道:“陶将军,郭院士,接下来你们有什么需求直接和庞院士谈吧,我就不打搅了。”

    说着,许信诚直接离开了庞学林的办公室。

    庞学林微微一愣,他虽然不清楚腾云工程到底是一项什么样的计划,但是航天科工干什么的,庞学林还是很清楚的。

    在中国,航天领域两大国有企业,一家是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另一家就是航天科工集团公司。

    其中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主要负责的项目有长征系列火箭、神舟飞船以及天宫空间站等。

    航天科工的主要产品则是东风系列导弹、长剑系列巡航导弹、红旗系列防空导弹、快舟系列固体火箭等项目。

    网上有句笑谈,航天科技负责送人上天,航天科工负责送人上西天。

    庞学林虽然不清楚腾云工程的底细,但一位来自军方的中将作为该项目的总指挥,一位航天科工的院士作为该项目的首席科学家,再加上许信诚表现出避嫌的态度,足以说明这个项目不一般。

    “陶将军、郭院士,请。”

    庞学林邀请他们在自己办公室隔壁会客室的沙发上坐下,很快,左亦秋奉上了三杯冒着热气的绿茶,然后很有眼色地将门关上,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