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百四十四章 论文发表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三百四十四章 论文发表 (第3/3页)

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科学突破天才的灵光一闪固然重要,但背后无数默默付出汗水的那些科研民工,也同样重要。

    他们的工作或许不起眼,但积少成多,正是他们产生的量变,才能引发某一领域研究的质变。

    金龙电池团队发表到《江城大学学报》上的这十多篇论文,直接让这一期的《江城大学学报》卖到脱销。

    无数国内外的科研机构都想方设法想要得到这一期学报。

    而从这些论文中,全球锂电池领域的学者们也总算明白了金龙电池的技术路线。

    只是首先第一条,大尺寸单层石墨烯薄膜技术,就让绝大多数人熄了短时间内搞出锂空气电池的心思。

    目前世界上能够制备石墨烯薄膜的实验室有不少,但能够制备出大尺寸单层石墨烯的科研机构,却只有江城大学碳纳米研究中心。

    独此一家,别无分号。

    更不用说,将这个技术投入到工业化生产中去了。

    要知道即使在黑暗森林世界和流浪地球世界,这也是集结了数百位全球顶尖数学家、化学家以及物理学家以及数千亿美元的经费,花了数年时间才搞出来的成果。

    在现实世界,包括美国在内,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有这样的能力能够在单一领域内集结如此强大的科研力量进行突破。

    就算美国政府想这么干,学术界的那些顶尖大佬也不愿意。

    你这块的经费多了,那岂不是我的经费就要大幅度减少了?

    无论国内外,学术圈内因为科研经费产生的龃龉,都少不到哪里去。

    当然,未来十几年时间,各国在锂空气电池领域进行大规模的投资,那肯定是少不了的。

    但根本不可能达到黑暗森林世界和流浪地球世界那种水准。

    庞学林的成功,只不过是因为他在那些科幻世界,有成千上万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为他趟平了通往锂空气电池的道路。

    若非如此,就算给他的经费再翻个十倍百倍,他也搞不出金龙电池来。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