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639章 善后(一)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639章 善后(一) (第2/3页)

 “臣等遵旨!”裴荣和李磎等人纷纷行礼道。

    “除了这事,诸卿可还有其他要事要上奏的?”第三个方案只是一个大概的框架,具体怎么调整,肯定需要详细的研究才能决定。

    “陛下,臣有要事启奏!”户部尚书李泌站了出来。

    “李爱卿请说!”

    “启奏陛下,淮南、宣州、镇海军、江西、福建、卢龙等地已经把乾宁六年和乾宁七年的税赋押解进京,价值760余万贯。”李泌高声汇报道,语气中带着明显的激动。

    听到李泌的话,一众大臣也不禁议论纷纷。

    以前这些藩镇可都是能不交就不交,从圣上登基以来,朝廷的国库收入主要靠四川道、山南西道、关内道和河东道,其他藩镇除了当初的董昌,基本不怎么上交税赋。

    现在随着朱温的叛乱被平定,无疑是震慑了其他藩镇,不仅把今年的税赋交了上来,还补了去年的,生怕朝廷找他们的麻烦。

    至于之前的,那就没法了。

    但这也说明中央的权威已经树立起来,只要一众藩镇上交税赋,其他的事情都可以慢慢来。

    这打了两年的仗,朝廷早已入不敷出,就连皇室的内库也都拿出了超过六百万贯补贴平叛的作战。

    只要各藩镇陆续按制上缴税赋,相信朝廷很快就可缓过气来,甚至变得更强大。

    “看来乾宁八年的国库收入可以突破4000万贯了?”李晔笑了笑,心情也很高兴。

    其实在乾宁五年,朝廷的国库收入折换成铜钱就达到了3500万贯,这也得益于商税的快速增长,不然仅靠两税钱和青苗钱,根本无法支撑两年的大战。

    不过也因为中原和河西的平叛之战,导致商业发展出现停顿、甚至倒退。

    乾宁六年的税收不升反降,只有3300万贯;乾宁七年更是降到了2600万贯。

    之所以降得这么凶,主要是河西的战事,导致同西域的贸易中断,税收大减。

    李泌行礼道,“回陛下,随着叛乱平定,河西走廊的商路重新贯通,相信来年的国库收入会有一个极大的上涨。”

    李泌这话很有自信,因为叛乱平定后,朝廷多出了十一个藩镇的税收,加上其他藩镇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