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六百八十二章:总得有人付出代价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六百八十二章:总得有人付出代价 (第2/3页)

拢人心的方式。”

    “这个想法很好。”李泽赞赏地点了点头,这些年下来,杨开坐这些事情,是越来越得心应手了。

    “其实在河东,河中等地,我们都是这样做的,效果非常好。”杨开笑道:“普通的老百姓,一年才见几次真正的官儿啊,这些人在他们眼中,就代表官府了。对了,这一次在平卢战役之中受伤的士兵之中,但凡是义兴社员的,我们都就地安置了,他们算是第一批进入平卢的人了。”

    “抓紧时间,马上要组织冬小麦的种植了。”李泽道:“这是一次集中体现我们强大的组织力,以及对百姓的爱护的事情了,种子,农具,大型的牲畜,要及时到位。驻扎在平卢的军队,要轮换着加入到这件事当中去。”

    “是!”杨开点头道:“忙完了这件事,紧接着便是在平卢修建水利,整修道路,但这,还是需要朝廷在财政之上的大力支持的。”

    “今年只要不再继续用兵,还是可以调配一下的,但也不会太多,这一点,诸位还是要有一个心理准备,尽量地自力更生,钱,只能用在最需要的时候。”夏荷道。

    “好了,关于财政上的事情,另找个时间再议吧,接下来秋赋也要收了,下半年的商税也会比上半年更多,户部那边做几套预案吧。”李泽摆了摆手:“接着议下一件事吧。”

    “下一年事情,就是关于平卢军俘虏的事情。”公孙长明看了看手里的卷宗,道:“在突破黄河防线之时,我们俘虏了超过三万的平卢战俘,在临淄,刘三通最后投降的时候,又有近两万人。这些都是不算伤兵的,如何处置这些人?按照我们过去的惯例,所有的俘虏,都是需要服一定时间的劳役然后再能回归自然人的身份的。”

    “平卢我不建议这样做。”章回道:“朱友贞迁移走了超过十万平卢人,而且这里头,大部分都是青壮,现在平卢最缺的是什么,便是劳动力,这些人,我建议遣散。让他们各自归乡里。这些人中的绝大部分,本来就是候希逸抓来的壮丁。”

    “我也觉得这是最好的办法。”夏荷道:“这些人都是青壮,是绝对的劳力,回乡之后,对于我们接下来重建平卢是有着极大帮助的。”

    “士兵可以放,按照各自的藉贯遣归乡里。”李泽点了点头道:“将这些人的名单发给各地的官府,遣散的时候,向这些俘虏讲清楚,他们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回到故地向本地官员报到,入藉,不按时回归者,就会被列入逃犯行列,一旦被抓捕,等待他们的就是苦役。”

    “是。”公孙长明道:“那些军官,准备怎么处理?”

    “发往西域袁昌帐下听用。”李泽笑道:“袁昌他们在西域进展迅速,能有效控制的地盘越来越大,但人手也愈来愈不够用了,这些平卢军官军事素质是不差的,到了哪里,能够起大作用。”

    “李相,这些人被发配西域,心里只怕是有怨气的,到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