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该章节已被锁定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该章节已被锁定 (第2/3页)

杂的系统综合工程,既使在这个时代,航空母舰的技术水平比战列舰低,但综合性却是要高过战列舰,因为航空母航是舰船和飞机的综合体,因此舰空母舰的建造计划,必须是和舰载机同时进行,并且还要互相沟通协商,决不闭门造车或是各司其政。当然也不是海军部能够决定的,毕竟飞机研发组和海军不是一个系统,因此只能够由行政院出面来协调。

    造舰计划审核下来之后,海军部立刻组织成立航空母舰的建造计划小组,由黄哲任组长,飞机研发组那边,张直也加入进来,兵工厂也派来了代表,各方首先进行协商,确定了一些统一的标准,然后才各自分头进行设计。

    海军当然是负责设计航空母舰的舰体,黄哲本来就进行了初步设计方案,因此在原方案的基础上,进行修改深化,很快就拿出来正式的设计方案。

    新设计的航空母舰采用了直通式甲板,长215米,宽30米,首尾向内收,宽27米,大体呈一个腰鼓形状,并在甲板首端设6度上翘滑跃甲板,帮助舰载机起飞。而甲板尾端1/3-1/4处,设3根阻拦索,辅助飞机降落。甲板右侧设指挥部、桅杆和烟囱等组成舰岛,长36米,宽4.2米,并在舰岛前后各设一部侧舷升降机。

    这一型航空母舰没有设斜角甲板,这主要是由于斜角甲板的技术过于复杂,由其是在飞机降落时,飞机必须要保持和航空母舰呈一定的角度,在这个缺少引导飞机降落设备,飞机性能也并不完善的时代,这种降落方式的技术难度较大,因此放弃了叙角甲板的设计。虽然这样一来,飞机在航空母舰上的起飞降落不能同时进行,但作为华东政*府的第一型航空母舰,还是保守一些为好,毕竟斜角甲板的设计是到旧时空里2战后期才出现的。

    而阻拦索只设3道,不是穿越之前,航空母舰通常的4道,是因为这个时代的战机速度、重量都要远远低穿越之前,因此3道阻拦索是完全足够了。

    舰体则采用U型截面,并非华东政*府建造的军舰常见的V型截面,这是因为航空母舰的重心偏高,而且要起降飞机,因此对稳定性的要求更高,U型截面当稀更利于航行的稳定,同时还在舰底设置了减摇鳍,进一步提高了舰体的稳定性。

    而舰体的水线长192米,宽25米,吃水9.5米,长宽比达列7.7:1,这种长宽比值自然是有利于高速航行,而舰首采用飞剪造型,水下设有球型船鼻;也均是为高速航行设计,因为这一型航空母舰主要是靠舰载机自身的动力起飞,因此需要高速航行从形成更强的甲板风,来协助飞机起来。

    这一型航空母舰动力系统采用的是4台蒸汽轮机,32台水管锅炉,总功率达到96000马力,这样最高航速可以达27-28节,虽然还达不到30节以上,但在这个时代,这个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