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章节已被锁定 (第2/3页)
袁世凯早日上任,好有个主心骨。
于是袁世凯一到南京,就受到了热烈的欢迎,本来袁世凯就是公认清廷第一能干的大臣,而他又是从华东**的境内通行,还是乘座华东**的船到达南京,这又让人对他多了几分信心,因为看起来袁世凯和华东**的关系不错,或许解够稳住华东**,这样至少可以减少一个威胁。
而袁世凯一到南京,就立刻招集南京的商人、士族、富豪等,陈明现在的情况紧急,自己可以稳住华东**,也能稳定南京的局势,但需要众人出钱出力,大家齐心协力,才能渡过难关。
当然袁世凯也知道,要让地方士族、乡绅出钱,只说空口白话是不行的,必须拿出一些真本事来,于是袁世凯立刻下领,命王士珍、段祺瑞各领一支军队出击,平定南京附近的灾民暴动。
尽管现在袁世凯只有2500余军队,但毕竟都是受过严格军事训练的军队,而且弹药充足,镇压一般的灾民暴动当然不费力,因此在5、6天的时间里,王士珍、段祺瑞带领军队在南京城方围50公里的范围内连续作战,镇压了5股暴动的灾民,同时又派出几支队伍,在南京周边安置灾民,帮他们建房修路、划分田地,重建家园,不到10天时间,就使南京周边的局势稳定下来。
而南京的地方士族、乡绅见况,也都纷纷的慷慨解囊,数日之内,袁世凯就筹集到了白银30余万两,粮食7000余吨,袁世凯估计,自己手里的钱粮至少可以维持1年的时间,于是心中大定,而这时北洋新军的大部队也到达南京,袁世凯的底气大足,于是就开始大刀阔斧的开始干起来。
一方面袁世凯在附近大量收购粮食、物资,以确保自己的粮草充足,另一方面又分派北洋军,驻守江苏的江南各地,严格镇压各地的灾民暴动,同时也组织灾民生产自救,结果袁世凯上任不到1个月的时间,就迅速的稳定了江苏的江南地局势。
本来弗南在汉口稳座,等着袁世凯来救自己,那知等了一个多月,等来的却是袁世凯在南京干得风声水响,而且还颇有成效的结果,看来对各国的支持并没有太强烈的需求,顿时也有些坐不住了。如果袁世凯并不需要各国的支持,就能在南方站稳脚跟,当然是对各国极为不利的。而在北京的各国公使也频频来电,催促弗南尽快和袁世凯进行谈判,达成协议。因为时间拖得越长,对各国就越是不利。
由其是这次袁世凯不仅是从华东**的境内通过,还是乘座华东**的轮船到达南京,这也引起了各国公使们的警觉,袁世凯会不会和华东**达成了什么协议呢?这也不是没有可能的事情,毕竟对于袁世凯来说,并不是一定要选择各国,只看那一边的开价高一些,因此如果各国还不尽快采取行动,和袁世凯进行谈判,了解袁世凯的要求和底线,才好协商应对袁世凯的方案,否则袁世凯说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